北斗应用“元年”:时空智能商业化提速
北斗系统开启全球化、产业化之后,2021年成为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元年。
日前,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期间发布的《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约16.9%,相关产业上下游和应用场景,各行各业中的技术落地,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年将成为北斗应用爆发元年。
截至目前,中国有超过70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约1400艘公务船舶、约350架通用飞行器应用北斗系统。去年6月份,最后一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成功发射,随后北斗全球网系统正式组成。
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赋能下,北斗加速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大规模渗透手机、汽车等大众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时空智能新赛道的商业化也随之提速。从2020年,全球第一款亚米级高精度定位手机发布,华为联合千寻位置、高德地图首次实现车道级导航开始,至今,荣耀、小米、小鹏、蔚来、红旗、广汽等公司都已用上时空智能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军透露, 我国已经形成完整、自主的北斗产业发展链条,北斗相关产品已经输出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用户提供服务。“近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预计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值将达到1万亿元。”
基础设施的渗透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标志着北斗事业进入到全球服务新时代。今年是北斗应用爆发的元年,各行各业对于北斗应用的接受度已经渐入佳境。其中,精准时空智能服务成为热门的板块,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型基础设施。
时空智能为机器提供时空信息的决策依据,帮助它们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所谓时空智能服务,就是可以实现动态厘米级定位、静态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的服务。基于北斗系统,建设卫星地基增强站,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以及各类智能传感器,提供时空智能服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演讲中表示,时空智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汽车安装了智能化、数字化的装置,不仅可以记录汽车的行动轨迹,还能依靠厘米、分米级的精度替代人的眼睛、耳朵、大脑来驾驶汽车,这样,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产业就能发展起来。此外,电网、工厂、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都需要智能技术进行发展。
除了用在交通领域,北斗系统更广泛的落地应用体现在通信领域。
“精准时空的热度会像前几年的云计算一样,是这个产业很大的机会。”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智能设备中,芯片是重要基础,大家都认为这是整个产业的制高点。相比于智能驾驶、数字地理、无人机、工程建设等明确看得见的市场,投入较少的是用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时空服务应用创新。
这一块正是行业发展的难点,需要在看不见的地方做创新。记者在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现场看到,北斗在手机、手表、儿童书包等大众消费领域的应用,还是在农林牧渔、救灾减灾、智慧城市等领域,都是关注的焦点。
前几年的手机定位,“当时技术难度很高,很多人也不知道做出来以后能不能挣到钱。”从2019年开始,该公司和芯片厂商、终端厂商、应用提供商等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历经19个月,打通从高精度定位能力、到手机终端、移动应用的全链
相比传统道路级导航,车道级导航可高清展示真实道路场景,显示当前道路的车道数量、地面标识标线、出入口、特殊车道等,同时结合高清信号,可实时显示用户的车道位置。与此同时,百度地图与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接入“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成为支持中国移动消费级手机精准定位系统的地图厂商。
规模与成本之考
北斗系统加速与新技术一体化融合是大势所趋。眼下,智能驾驶、数字地理等热门应用,吸引了大量目光和投入,但时空智能技术应用还有更广袤的空间亟待开垦。
除了手机、智能汽车外,千寻位置推动时空智能成为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包括能自主飞行进行电网巡检或农药喷洒的无人机,实现定点停车的共享单车,能与红绿灯“对话”的自动驾驶公交车,贴上精准时空标签的智慧锥桶、智能三角牌、摄像头等道路基础设施,能听诊危房、桥梁、矿山的形变监测设备等,都得益于这张时空智能网的覆盖。
“拷贝很容易,创造很复杂,这是一个不大好的现象,大家都去抢一些相对比较明确的市场,但不愿意去做那些创新的市场。”陈金培透露。千寻位置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也如同冰山一样,绝大部分位于“水面之下”。
据陈金培介绍,从2019年起,千寻位置将更多的研发力量,投入到艰难“0-1”式的创新,只有在打通产业链之后,应用会成倍增长,最终形成成熟的市场与商业模式。
“如同早期只有电灯才用电,如今有电冰箱、电视机、电脑,有你想象不到很多智能的设备,电才变成那么重要。”在陈金培看来,对于时空智能技术来说,只有开发应用场景足够广泛时,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础设施。千寻位置目前面临的很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样激发开发者的创造力,创造大家今天想象不到的应用模式,挖掘出新的应用场景,催生各种各样新的智能终端,很大程度发挥出时空智能定位基础设施真正的潜力。北斗今天在所有领域提供的服务,可能只是未来十年场景的5%。
《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人。截至2020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已达84家。自北斗系统开通以来,包括华为、苹果等国内外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均支持北斗。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申请入网支持北斗定位的智能手机款型达到79%。
在任何一个场景,只有规模大幅提升后,成本才能下降,从而更广泛被采用。手机行业无疑走在了北斗落地的前列,但时空智能赛道依赖极高的投入。目前,千寻位置已率先推动多款高精度定位智能汽车量产上市,并以时空智能服务助力交通运输、农业、电网等众多行业的变革升级。
如何将看不见的底层技术,变成看得见的公共服务?是所有北斗从业者都在探索的问题。
更多相关
CAD图纸打印你会,局部打印你会吗?
CAD打印局部图纸的方法与步骤如下:步骤一、cad怎么打印局部图纸?首先打开图纸,在图纸中打开CAD打印局部图纸文件步骤二、在CAD软件中打开打印设置,设置打印机和CAD打印局部图纸尺寸。这一步,相信...
丝绸之路再现长虹,徕卡TS16助力渭河特大桥转体合拢
本月渭河特大桥双幅双墩8500吨桥体在陇海铁路上方精确转体完成,标志着联通我国西北五省区与西南四省市的重点公路项目——陇(西)漳(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陇漳高速公路全长近40公里,设计时速80...
千寻驰观道路智能巡检系统
千寻驰观道路智能巡检系统:数字化赋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一、系统概述千寻驰观道路智能巡检系统是由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位置”)推出的一款基于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AI)及云计算技术的道...
千寻与中海达联名款RTK 启航TU7 以旧换新
千寻与中海达联名款RTK启航TU7以旧换新在工程测绘、国土调查、农业导航等众多领域,高精度的定位是效率与质量的基石。全球领先的精准位置服务提供商千寻位置与国内测绘装备巨头中海达的强强联合,共同推出...
中纬RTK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我们在使用中纬RTK测量仪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办法解决将让测量工作很困扰,所以下面我们就中纬RTK产品常见的操作问题做一个归纳,并就对应的解决方法作出分享。中纬GPS测量仪常见问题与解答1...
徕卡BLK360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假山面积测算中的应用
1、概述 假山施工面积与其经济价值息息相关。对于其不规则表面积的计算,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钢丝网使用面积或者贴报纸、丈量的方式来间接计算表面积。常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人...
墨江发生地震 测绘无人机应急航拍
9月8日10时31分29秒,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发生5.9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提供应急测绘保障。 云南局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分队携两套固定翼和一...
际上导航GS-200G轻量级手持SLAM三维激光扫描仪 新品发布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高效、精准地获取现实世界的三维数据已成为测绘、工程、考古等诸多领域的核心需求。际上导航推出的GS-200G轻量级三维激光扫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