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达sRTK激光RTK工程测量系统 新品发布
中海达sRTK激光RTK工程测量系统:高精度测量的全域解决方案
在工程测量实践中,传统sRTK技术虽能提供广阔的厘米级定位能力,但在树木茂密、楼宇角落等卫星信号严重遮挡的环境下,其效能会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一行业痛点,中海达创新性地将sRTK技术与激光测距技术融为一体,推出了sRTK激光RTK工程测量系统。这套系统不仅继承了sRTK的全部优势,更通过激光测距实现了“无信号”区域的精准测量,标志着高精度测量进入了“全域覆盖”的新阶段。
系统核心原理:GNSS与激光的协同作战
该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协同与互补:
sRTK主体:提供绝对坐标基准
系统的基础仍然是中海达成熟的多频段、多星系(BDS/GPS/GLONASS/Galileo)sRTK系统。在天空开阔区域,它作为主力,提供全球坐标系下的绝对厘米级精度定位。此时,系统的工作模式与普通中海达RTK无异。集成激光测距仪:实现相对位置延伸
关键创新在于在sRTK移动站对中杆的顶部,集成了一台高精度的激光测距仪和电子罗盘(磁力计)。当作业人员进入卫星信号不佳的区域时,他可以在信号良好的地方先获取一个精确的“基准点”坐标。然后,通过激光测距仪瞄准无法直接到达或信号不佳的待测点,测量出基准点到待测点的水平距离、垂直高差和方位角。系统软件会利用这些相对几何数据,自动计算出待测点在全局坐标系中的绝对坐标。
系统核心构成:硬件与软件的深度集成
硬件平台:三合一智能体
sRTK主机与手簿: 搭载中海达高性能GNSS主板,确保在可用环境下获得最快初始化速度和最稳定定位结果。智能手簿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
集成激光头: 这是系统的“灵魂之眼”。通常安装在主机上方,可进行高速、高精度的非接触式距离测量,有效距离通常可达数百米。
高精度电子罗盘: 用于提供准确的方位信息,是计算待测点坐标的关键。先进的系统会采用倾角传感器进行补偿,确保即使在杆体略有倾斜时也能保证方向精度。
软件系统:智能化的场景切换
专用测量软件(如Hi-Survey等)的核心功能是智能判断与无缝切换。软件能够:自动模式识别: 实时监控sRTK定位状态(固定解/浮动解/单点解)。
一键激光测量: 当信号失锁时,用户只需在软件上切换至“激光测量”模式,对准目标点发射激光并采集,软件即可自动完成所有坐标解算。
丰富作业模式: 支持“对边测量”、“悬高测量”、“面积测量”等多种激光专项功能,极大拓展了应用场景。
核心优势与革命性价值
突破测量禁区: 这是其最核心的价值。在茂密林地、高压线下方、建筑内部、深沟边坡等传统sRTK无法作业的区域,激光测量功能大显身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域测量”。
提升作业安全与效率: 测量人员无需冒险进入危险或难以通行的区域(如悬崖、湍急河道对面),只需在安全位置通过激光遥测即可获取数据,既保障了人身安全,又省去了砍伐植被、开辟路径的时间,效率成倍提升。
操作简便,降低技术要求: 将复杂的后方交会、偏心测量等传统光学测量方法,简化为“瞄准-测距-采集”一键式操作,降低了对操作员技术水平的依赖。
一机多用,经济高效: 一套设备同时具备了RTK、全站仪(部分功能)和激光测距仪的多重角色,减少了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是测量团队理想的综合性装备。
典型应用场景
电力巡检: 精确测量高压线对地距离、线缆弧垂、铁塔位置,作业人员无需登塔或深入强电磁场区域。
林业调查: 在树冠遮挡下,测量林木位置、胸径、树高及林地面积。
市政管网: 测量井盖、消防栓等设施在狭窄街巷中的精确坐标。
矿山测量: 安全高效地测量采场边坡、料堆体积,无需进入危险作业面。
建筑竣工测量: 快速测量建筑角点、房檐等难以直接立杆的位置。
中海达sRTK激光RTK工程测量系统,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针对复杂测量场景的深度创新和解决方案重构。它巧妙地结合了sRTK的“全局绝对精度”和激光测距的“局部相对精度”,形成了强大的优势互补,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测量作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这套系统代表了当前工程测量设备向智能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提升现代工程测量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利器。
更多相关
中海达L3手持SLAM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特点与优势
中海达L3Pro手持SLAM三维激光雷达扫描仪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测绘、建筑、工业检测、文物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海达(Hi-Target)作为国内领先的测绘地...
中海达sRTK 激光RTK工程测量系统
中海达sRTK激光RTK工程测量系统全星座全频段,信号强,数据好新一代GNSSSoC芯片,低功耗,续航长;1408通道,支持北斗三号卫星新频点B1C、B2a和B2bRTK解算;多信号多频段一体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