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芝勇:用点线绘就精密测量人生
日前,在北京地铁12号线2标项目工地,来自地铁建设一线的100多名建设者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师”。他就是中国中铁一局五公司精密测绘公司测量高级技师白芝勇。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白芝勇近一段都奔忙于基层党员和工人中间,与他们一道畅谈十九大精神和学习体会。
“每每谈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进程,以及未来发展的宏伟规划,就禁不住心潮澎湃。”白芝勇的开场白充满激情。
“十九大报告提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常常在想,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我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白芝勇诚恳地说,“就是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
看着这个个头不高却健康敦实、言语不多却思路清晰、赞誉不少却仍然低调文雅的四川巴中小伙子,任谁也想不到文绉绉的他,竟然带着他的精密测量小分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18年间,他只干了一件事——工程精密测量。大江南北的高铁、地铁、桥梁、公路、隧道都有他的身影。18年间,他最骄傲的是,中国高铁2.2万公里运营里程中,他和他的团队精测的线路占到了十分之一。
专注不懈,练就过硬本领
“只有技能变成本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精熟于心。”这是白芝勇的口头禅。
18年前,白芝勇从兰州技校毕业,前往中铁一局五公司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从此,他的人生就与一个词难解难分——测量。
背上三脚架和仪器箱,跋山涉水做测量成了他的生活常态。从业之初,白芝勇感就到了知识的缺乏:“我是技校毕业,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铁路建设者,在工作中有所建树,只有通过学习来改变自我。”
从此,工作之外就是学习。他自学了大专、本科,常常看书到深夜。“善于学习、坚持学习是小白的最大特点。”中铁一局五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谯生有说。
不仅如此,他还抓住一切空闲时间锻炼专业技能。拿测量使用的水准仪为例,刚入行时,白芝勇下了班还把水准仪抱到办公室,利用地面、椅子、桌子形成高差,用钢卷尺将高差量出来,然后用水准仪去测。一次次反复操作,一直练到信手拈来就准确无误为止。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白芝勇在宝鸡的时候,经常背着仪器在河滩、塬上等地方反复练习。他说:“只有把技能变成本能,练到‘人机合一’,才会有高效率的工作。”
英语一直是白芝勇的天敌,甚至到现在还是。刚调公司精密测量队工作的时候,一直以为自己动手能力还可以的白芝勇却遇到了难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进口仪器,上面的很多英文也看不懂,很多仪器都不知道怎么操作。但是要用怎么办?白芝勇采取了最笨也是最管用的办法:先对照说明书,然后查字典,弄明白每一个操作界面上英语单词的意思,并把英文和译文都抄在一个小本子上,揣在兜里,忘记了就拿出来看。比如HD代表平距,SD代表斜距,HL代表水平角等,白芝勇就死记硬背。然后对照操作,反复操作,只要有时间就背着仪器出去练习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对中、整平、观测、记录,一遍又一遍,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很枯燥很无聊。但正是在这一次次重复练习中使仪器和自己达到了“手仪”合一的境界。
因为专业本领过硬,这些年他殊荣加身:“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全国“最美青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劳模、首届央企楷模……
精益求精,成就“无误差”测量
精密测量有多重要?形象地说,它就是工程施工者的眼睛,是工程建设的“方向盘”。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全长3.6公里,但断面达到180平方米,再加上需要U形下穿,施工难度非常大。2012年,白芝勇和他的团队接到了测量任务:在隧道出口,接收钢环以及外体已经建设好,测量必须保证长达80米的盾构机能顺利钻出接收钢环这个“火圈”,误差不能超过五厘米!
这绝对是挑战!盾构施工有一定弧度和曲线,盾构运行过程中到达的每个点的坐标都有变化。不仅如此,受温度、湿度、周边震动等因素影响,很多基准点也经常有变化。
为了让盾构准确运行,白芝勇拿出“组合拳”精益求精。除了借助GPS定位,他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洞内交叉导线网法”,在原来一个测量环的基础上,增加了至少6个测量环,使得盾构机前行中的每一个控制点都得到反复的运算和印证。
看到这样的精细,施工方对白芝勇树起了大拇指。但是白芝勇还是不放心。“任何机械、仪器都是人为操作,而且机械仪器本身也有它的误差范围,一个小误差看不出来不影响精度,但是盾构施工是不断往前走的,基准点在不断的变化,这很有可能造成误差叠加。”
如何做到更精确?白芝勇又加了一把“保险锁”——陀螺定向。利用陀螺定位仪所确定的方位和地磁保持一致的特性,从根本上有效地降低了叠加误差的发生。
最终,2015年7月,盾构机以误差仅仅12毫米的贯通精度缓缓驶出长江南岸接收井,完成过江隧道贯通。12毫米,仅仅是指头蛋大小一块石头之间的差距!
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水平
把重复的工作做精,把新出现的任务做好,不断创新提高水平,这是白芝勇经常教导徒弟们的一句话。
在世界建设等级最高的京沪高铁建设之初,白芝勇接到了对高铁整体道床进行精密控制测量的任务。然而,不论怎么测,误差总是过大。
就在一次次地检查设备时,白芝勇发现测量每次必须用的对中杆在设计时就有5毫米的误差,而整体道床的误差必须控制在3毫米。如何重新设计对中杆呢?白芝勇和团队不断试验修正。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块50立方厘米的正方形铁块,将其中一角切掉四分之一,让切面整体平滑,然后在使用过程中将这个铁块卡在整体道床上。第一次检测,数据准确!
这一仪器后来被命名为“多功能底座模板精调棱镜适配器”。它巧妙地利用了固定模具稳定性的特点,克服了脚架误差较大的难题,为高铁的精准、快速提供了又一个基础保证。
多年来,白芝勇和团队创新不断:比如率先引进的GPS测量仪器,提高长大隧道测量效率3倍以上,降低测量成本约70%;比如为保证在强风沙情况下进行有效测量的防风帐篷,巧妙利用正三角形及三棱台的高稳定性原理制作,几节钢管定位,几根钢筋撑起,几个拉线配合螺母固定,形成一个小巧、拆装方便的小帐篷,有效遮挡吹动仪器脚架的强风,降低脚架共振频率,提高测量效果。
还有“竖井定向测量系统应用技术” 提高了横向贯通精度,节约成本40余万元。现在,该成果被广泛应用,并获得2008年中铁一局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0年全国第三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
“一种新型建筑物变形监测标”、“一种简易棱镜照明装置”、“精密测量仪器防风蓬”、“一种改进的高速铁路CPIII标志”等9项专利,科研、论文、工艺工法等31个项目的攻关……白芝勇和他的团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果实。
“我相信‘奉献社会’,就是‘快乐自己’。在精密测量这条路上,我还会持续走下去,写好自己的人生路。”白芝勇说。
更多相关
徕卡BLK2GO手持实景扫描仪—室内建筑平立面图应用案例
徕卡BLK2GO手持实景扫描仪——室内建筑平立面图应用案例 平面图、立面图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建设与改造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设计施工阶段,需要对现场进行勘查、测绘、建筑放样等。在建筑竣工后,需要...
徕卡LS15电子水准仪助力大坝安全监测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正确的评估大坝的健康状况,对于水坝能否正常运营至关重要。大坝运行的安全与否关乎国家与百姓利益和安全,大坝出现安全隐患将造成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为确保大坝能够更好...
徐剑平口述40个春秋攒下的测绘光阴故事
80届航测培训班结业留念(后排右一为徐剑平) 我相信品格是有代际传承的,父亲是军人,我从他那里继承了坚毅和果敢。刚成年时上山下乡,性格要强的我劳动时不甘人后,上下跳板装卸重物时不慎崴脚,当时并未...
徕卡新一代手动全站仪—TZ05、TZ08、TZ12
徕卡测量系统凭借两百年悠久的历史沉淀、欧洲瑞士精湛的制造工艺以及永恒不变的创新精神,持续在开发更加优秀的测量产品。不论是1921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经纬仪T2,还是2016年全新推出超高精度全站仪...
当RTK参加世界杯,哪种阵容能“hold住”全场?
2022卡塔尔世界杯已经打响,这可能是“绝代双骄梅罗”的最后一舞,甚至是一众巨星的“诸神黄昏”,而随着阿根廷爆冷遭沙特逆转、日本2比1逆转德国,热血球迷已将氛...
“十三五”规划 提出推进信息资源以“一张图”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建成与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规划中有诸...
南方测绘拓展海外测绘仪器市场
南方测绘作为中国测绘仪器国产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不断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建设,通过设立多个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以多种方式和各国建立合作并开发市场,提升当地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水平...
新春路上的测绘现场
根据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工作安排,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旅顺新港、长兴岛、鲅鱼圈”水文站开展高程测量工作。春节前夕接到水准测量任务后,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精密工程测量中队水准组的测绘队员们,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