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不久将实现民用
作为一个从一出生就注定要走向寻常百姓家的“国之重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何时用、谁能用、怎么用等问题一直备受瞩目。也因此,1月12日,在“北斗”卫星又一次成功飞天,拉开2018年高密度发射序幕之际,这些盘旋已久的问题再次被提及:“北斗”,何时真正来到我们身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眼下“北斗”所处的环境,和10多年前第一颗名为“北斗”的导航卫星面世时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撇开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谈,仅就“北斗”自身而言,也正在从“三步走”中的前两步“向中国提供服务”“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迈向最后一步“向全球提供服务”,而留给这一步的时间仅剩两年——2020年年底前我国将建成真正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年“北斗”除了编织天上的太空网络之外,也在不断为地上的人类提供服务,而这个服务的开通时间已达5年之久。在去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透露,这5年来,我国推出的全球首个支持“北斗”的加速辅助定位系统,服务覆盖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突破1亿,日服务达2亿次。
巨大数字的背后,却可能是普通民众的另一番感受,即除了某些专业领域所听闻的北斗放牛、北斗菜之外,大众日常生活里似乎再难觅到“北斗”的影子。“北斗”这张耀眼的“国家名片”,究竟去哪儿了?
逆转“有机无芯”局面 未来有望成为手机“标配”
说起“北斗”的应用,冉承其往往先谈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其次才是大众消费领域。毕竟,作为掌握一个时间和空间精度的复杂系统,“北斗”有着让我国从根本上摆脱导航技术受制于人的意义。而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北斗”已经“标配化”使用。
按照冉承其的说法,这种应用已经形成从芯片到终端、到制造业、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以芯片为例,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截至2017年年底,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GNSS接收机天线已占国内市场份额90%。
反观5年前,国内没有一片国产“北斗”芯片,“有机无芯”也一度成为人们诟病的问题。别小看这一个个芯片,这些正是“北斗”走向寻常百姓家的前提。曾有记者问冉承其,“北斗”对当下火热的无人驾驶有没有帮助?他说,事实上,国内已有不少专注无人驾驶的企业,将“北斗”芯片加入整个系统的研发里面。
改变来的似乎有些慢,不过一旦来了,却异常猛烈。用这句话来形容“北斗”应用恰如其分。冉承其给出一组数据:过去5年,我国480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全国4万余艘渔船安装“北斗”。
相应的一组数据是,相比2012年,我国公安出警时间缩短近20%,突发重大灾情上报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应急救援响应效率提升2倍。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负责人彭思义说,这些数字都有“北斗”的出力,截至去年年底,“北斗”也累计救助渔民超过1万人,甚至被渔民称为“海上保护神”。
人们很难想象,在5年前,我国各行各业所用的基本都还是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尽管那时已经有十几颗“北斗”卫星飞上太空。用冉承其的话说,“5年来,‘北斗’由‘高大上’转为‘接地气’”。
他以北京为例,已有33500辆出租车、21000辆公交车安装“北斗”,实现“北斗”定位全覆盖;1500辆物流货车及19000名配送员,使用“北斗”终端和手环接入物流云平台,实现实时调度。
当代社会里的人有这样一种错觉,即只要手机上用不到的,似乎就很难说“来到了身边”。而按照冉承其的说法,目前,世界主流手机芯片大都已支持“北斗”,他还透露,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北斗”正成为标配。
像水电一样的新位置革命 约车最后十米不再靠电话“喊”
对于一套导航系统,人们最为关心莫过于其定位精度,但鲜为人知的是,仅仅依靠“天上”的卫星,定位精度往往只能控制在10米量级,而要提升这个精度,短时间来看似乎只能从“地上”下功夫。
眼下,就有一张由1400多个北斗基站和上万台套设备组成的“北斗网”在中国境内铺开。这在冉承其眼中有着非常的意义,“这将为整个传统的位置导航服务带来革命性变化,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在中国将成为一种像水电一样的公共服务!”
他举了个例子,在普通导航时代,使用车载导航仪“很容易就出错”,尤其在一些主路辅路的路口。但如果用了“北斗”,在车辆抵达的最后100米甚至10米,或许不必再靠电话“喊”来确认服务,“车可以直接开到你的脚下”。
事实上,这张“网”并非凭空搭建,在GPS时代,我国气象、交通、国土资源等多个行业就已经建有大量GPS基准站。冉承其说,通过技术升级改造,这些基准站将可变为“北斗”基站,建成国土范围内无缝隙覆盖的“北斗”地基增强网。
他还透露,在去年上半年,我国已经基本具备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的能力,初始的服务能力可以提供米级、分米级的高精度服务,在某些局部区域已经实现了厘米级的高精度服务。完全建成后,人们就有望感受到从10米,一下子到分米级、厘米级的体验飞跃。
去年5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全国卫星基准服务系统的工作成果。该局副局长李维森在会上提到,我国已经具备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实时导航定位的能力。
这次会议还向外传递一个重要信号,即普通民众将享受“亚米级”精度的服务,而“厘米级”和“毫米级”的精度服务则是向专业用户开放。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司长白贵霞说,面向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服务,主要是基于实际需要,并综合考虑成本、效率、信息安全等因素。以亚米级为例,简单说就是不到1米的精度级别,比如0.8米、0.9米,均是优于1米的精度,这对普通民众使用车载导航服务已经足够。
他还提到,从技术成本上来说,厘米级和毫米级的服务终端,需要采用专用装备。但从目前的制造工艺来看,这种装备很难“加载”到手机里。当然,从信息安全角度分析,厘米和毫米精度的定位已经涉及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也需要具备相应资质才能获取。
四大门派“握手言和” 一百多颗卫星携手“照耀”地球
两月前,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一份名为《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的文件,引发不少关注。冉承其说,所谓兼容与互操作,通俗来讲就是共处共用,而这个协议的签署,就是两个导航系统“共处共用”的一个重要标志。
放眼全球,包括美国GPS、欧洲伽利略GALILEO、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以及中国“北斗”在内的世界四大导航“门派”,争奇斗艳。但对普通用户而言,撇开其他因素不谈,对于触手可及的产品往往选择能用的,好用的。
冉承其说,从这份声明开始,GPS和“北斗”两个系统在国际电联的框架下已经全面实现了兼容。这意味着,普通用户在不太增加成本或者基本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同时使用“北斗”和GPS两个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卢晓春谈到这次合作时这样评价:“具有历史意义。”她说,根据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接收机需要同时“看到”至少4颗导航卫星,才能实现定位。如果使用单一导航系统,一旦接收机与某颗卫星断开联系,会影响定位服务的持续性。
如今,“北斗”与GPS实现互操作以后,用户用一台接收机能同时接收两个系统的卫星信号。卢晓春说,如GPS卫星数量不够的话,还有“北斗”卫星,用户使用“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会更高。
事实上,早在2006年,联合国就成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目的是协调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和互通性。冉承其说,基于该平台,中国“北斗”除了和美国,也和俄罗斯、欧洲之间建立了合作机制。
他说,可以预见在未来某一天,“北斗”和其他系统都可以兼容,“北斗”的用户可以使用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在天上100多颗卫星的照耀下,大家享受的卫星导航服务也会更舒畅”。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北斗’已走出国门,正加速融入世界。”冉承其说。
更多相关
徕卡GS15 GNSS接收机 使用说明书
当我们刚接触徕卡GS15RTK的时候,对其操作和使用都不太熟悉。这时候通常就需要徕卡GS15的使用说明来帮忙快速上手仪器。所以今天环球测绘小编就徕卡GS15RTK使用说明书给大家做一个详细介绍,希...
当RTK参加世界杯,哪种阵容能“hold住”全场?
2022卡塔尔世界杯已经打响,这可能是“绝代双骄梅罗”的最后一舞,甚至是一众巨星的“诸神黄昏”,而随着阿根廷爆冷遭沙特逆转、日本2比1逆转德国,热血球迷已将氛...
无人机应急测绘成绩显著
从前段时间召开的全国应急测绘保障工作暨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启动会上了解到,“十二五”以来,全国应急测绘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受到...
徕卡建筑测量工具助力坦桑尼亚发展
你可以想到的房屋、建筑物、学校、桥梁、道路和任何基础设施,不仅体现在支撑它们的材料和结构上,也体现在建造它们的人的工作和专门知识上。合格和熟练的劳动力对于建筑业以及社会和国家的经济而言从未像现在这...
徕卡MS60全站扫描仪在轻轨高架梁体检测中的应用
中铁芜湖某制梁场是重要的轨道梁生产基地,专用于生产架设于桥墩上的PC轨道梁。轨道梁生产规格要求控制在与设计值误差不大于3mm,轨道直线段的梁体一般为规则的长方体,检测起来比较容易;但在缓和曲线和圆...
测绘CAD丨批量标注坐标,你不需要吗?
在学习批量标注之前,大家会CAD标注坐标的方法吗?那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标注坐标吧。CAD标注坐标的方法与步骤如下:步骤一、cad怎么标注坐标?在菜单栏格式中,设置点样式。再输入如下图所示的三点。步骤二...
徕卡MS60助力金甬铁路隧道施工测量
一、前言 金甬铁路是一条连接金华市至宁波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的重要工程, 是宁波舟山港便捷的战略疏港通道、区际快速通道和长三角内部...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介绍
无人机倾斜摄影,也被称为无人机空中摄影测量(AerialPhotogrammetry)或倾斜航空摄影(ObliqueImagery),是一种利用无人机携带高清相机在空中进行的摄影技术。相较于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