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步骤详细讲解,高精度水准测量流程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均要求设置观测点。既然沉降观测这么重要,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期沉降观测详细步骤解读,希望对您的工作及学习带来一定帮助。

沉降观测的详细步骤↓
仪器
仪器应使用高精度电子水准仪,避免人工读数误差;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钢条码尺。在不具备铟钢条码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观测时间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观测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沉降观测的五定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观测过程中,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1.0m,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埋入墙体的观测点
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框架结构的观测
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水准点
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现场观察方法
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绘制记录沉降图
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2)沉降观测的记录应采用建设部制定的统一表格。观测的数据必须经过严格核对无误,方可记录,不得任意更改。当各观测点第一次观测时,标高相同时要如实填写,其沉降量为零。以后每次的沉降量为本次标高与前次标高之差,累计沉降量则为各观测点本次标高与第一次标高之差。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
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观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另外,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
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2.0 ×n 的开方mm(n测站数)。
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1.0×n 的开方mm(n为测站数)。
工作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
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整理原始记录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
(2)计算沉降量 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
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
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
2)计算累积沉降量:
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情况等记入“沉降观测表”中。
绘制沉降曲线为沉降曲线图
沉降曲线分为两部分,即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1)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首先,以沉降量s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2)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首先,以荷载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再根据每次观测时间和相应的荷载标出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更多相关
新春路上的测绘现场
根据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工作安排,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旅顺新港、长兴岛、鲅鱼圈”水文站开展高程测量工作。春节前夕接到水准测量任务后,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精密工程测量中队水准组的测绘队员们,驱...
遥感测绘技术保障洞庭湖水资源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至关重要的防洪屏障。仲夏时节,我们走访湖南省遥感中心,了解洞庭湖变化的历程以及地理国情监测在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千寻RTK启航TU7有何优势
千寻RTK启航TU7作为千寻位置和中海达联合推出的新一代高精度GNSS定位终端,凭借其技术创新和行业适配性,在测绘、无人机、农业、自动驾驶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以下是其主要优势分析:1. 厘...
关于全站仪的检测与维修、检定校准、保养与维护
全站仪的基本组成,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转设备交换住处的多功能测量仪器。由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较完善地实...
徕卡TS60全站仪-BIM解决方案助力国家重点地震实验室建设
项目背景: 国家地震重点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验中心结构主体包括大型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两部分,其中地下3层,地上局部2层,为钢结构,最大高度35.85m,最大单体跨度78m,基坑最大深度18m。...
全站仪在建筑行业中的测绘应用
现代化的城市在呈现飞跃式的发展,其中的房地产事业是代表城市繁荣昌盛的建筑群体之一。城市要发展,房地产事业就得跟上,在如此快速迅猛发展的压力下,质量的把关和进度的控制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
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结构通常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三维激光扫描仪是一种用于创建物体或环境三维模型的精密设备。这类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考古、工程、制造、医学、电影制作等多个领域。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反射回的光束来构建目标的三维图像。三维激光...
徕卡TZ05全站仪(手动型)全新发布!
徕卡测量系统经过十年磨砺,新一代手动型全站仪徕卡TZ05全新发布!徕卡TZ05全站仪延续经典,锐意创新,更高的测距精度、更强的续航能力、更优异的操作系统、更高的防护等级代表更优越的仪器性能,更多样...











环球测绘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