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测绘发展新引擎 测绘科技成果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把科技创新摆在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团结带领全国广大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同心戮力,砥砺前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前所未有,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卫星遥感和卫星定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对于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与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国际测绘地理信息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JX5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发布
十八大以来,国家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狠下功夫,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需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的政策、条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一是设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创造良好条件。积极争取科技部、财政部的支持,设立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累计获得国家经费投入支持超2.4亿元,极大地支撑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自主创新,其中很多成果在基础测绘、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以及海洋测绘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找准方向,做好行业科技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任务进行系统部署。全面查找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的瓶颈与短板,深入剖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形成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情况报告。规划的出台与短板的查找,是国家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对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对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切实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体制改革。主动适应新常态和双创要求,落实《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印发《关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各单位任务分工,体现了国家局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为做好测绘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印发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技术大纲》,指导全国推进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四是持续推进协同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招商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资本链的结合,推进政府部门和企业深化合作,在卫星测绘、全球“一张图”、海洋测绘、位置服务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环境。
科技自主创新亮点纷呈
国家局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大力实施“科技兴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局大力推动核心及自主技术攻关。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今,开展了300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800余项省部级科技项目研究,财政科研经费投入超过14亿元,比“十一五”增加40%左右,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一是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初步建成。自主研发了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集群化遥感数据处理系统等一批先进的国产测绘软硬件装备,开展了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设,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生产效率较以往提高了5至10倍,有效解决了快速按需出图和大范围快速更新这一难题。二是测绘卫星双星组网,数据获取能力大幅提升。资源三号01、02号立体测绘卫星相继成功发射,测绘卫星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胜利,填补了我国卫星立体测图领域的空白,我国地理信息空间信息自主获取能力得到质的提升,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精度卫星立体测绘成套技术的国家之一。三是全球地表覆盖数据成功研制,实现引领国际发展。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完成了两期30米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对地观测与地理信息共享领域的里程碑成就”,在关键技术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从“跟踪模仿”向“引领国际发展”的跨越。四是自主研发技术装备日益成熟,有力打破国外垄断。自主装备研制取得很大突破,自主研发了SWDC系列数字航摄仪、大面阵大重叠度航空数码相机、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低空无人飞行器航空摄影系统等装备,并快速取代了长期垄断市场的进口产品,对于发展民族产业,保障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主权、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五是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优秀团队不断涌现。5年来,多项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得到国家认可,共有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成果获二等奖,5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多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分获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国家创新争先奖等殊荣。这些荣誉,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在国家总体创新链条中的地位,激发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六是科技创新带动引领作用不断凸显。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是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5年来,仅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内形成科技成果就多达上千项,通过中试转化并在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的超过600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建设和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在公共服务、支撑重大工程建设、应急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人才创新活力不断提升
5年来,国家局致力于完善创新体系,为人才发挥作用打造理想平台。积极探索符合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需求的创新平台建设新路子。挂牌成立测绘行业首个国家级工程中心,为科技成果顺利转化搭好平台。与国外多家科研机构联合成立了首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走向世界搭建重要平台。成立一批各具特色的协同创新联盟和创新中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局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由“十一五”末的17个发展到目前的28个,初步形成全国覆盖、协同创新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推动辐射地方和区域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形成全国行业科技发展一张网。创造宽松环境,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广大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需要宽松和活跃的政策环境和创新氛围。
5年来,国家局不断营造让广大科技人员满意的科技创新环境。坚持“放、管、服”相结合的方针,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种种“福利”政策,“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尊重科研规律,允许科研失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强对科技项目、科技人才和创新平台的管理。做到既宽松,又有序,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
关山初度路犹长。5年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与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最高科技水平仍有差距,科技创新也存在着短板与瓶颈。我们将以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引领,坚决贯彻执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测绘精神,凝聚全国广大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职工的智慧与激情,全面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本文由南京环球测绘仪器有限公司整理发布
更多相关
经纬仪高精度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经纬仪是进行角度测量的基础仪器,其高精度测量是保障工程建设、安装定位和变形监测等任务成功的关键。实现高精度测量的核心在于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最大限...
UFO T3工程全站仪
锐测测距技术光斑不发散,测距快准狠 全新的RayEDM(锐测)测距头,产生的相位激光光束,500米处光斑不发散,回馈信号强,不仅能精确测量电杆、墙角...
中海达iBoat BS15无人船 简介
中海达iBoatBS15无人船中海达iBoatBS15无人船可用于水下地形测绘、水文测验、疏浚通行、库容测量iBoatBS15智能无人测量船搭载中海达8140P小型化多波束测深系统,可轻松实现内...
陕西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验收会与领导小组会在西安召开。国务院普查办常务副主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晓驰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普查项...
徕卡3D Disto与徕卡Cyclone 3DR助力BIM检测
BIM技术的发展带动测量技术的革新,并且提出了4D施工的理念,促进了传统施工的进步。在BIM模型的应用中,碰撞检测是应用最多的功能之一,也是施工由二维时代转向三维时代的重要标志。碰撞对比测试除了在设计...
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使用方法!
一、水准测量原理 工程上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有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测高及在特定对象和条件下采用的物理高程测量,其中几何水准测量是目前高程测量中精度最高、应用最普遍的测量方法。水准测量...
中纬ZT30R ULTRA全站仪说明书
中纬ZT30RULTRA全站仪说明书用户手册本手册专门针对使用中纬ZT30R ULTRA全站仪的用户。为了更好的使用,在操作中纬ZT30R系列全站仪之前,请认真通读本手册。中纬ZT30...
南京北斗展会开幕:共享科技盛宴,再话智造未来!
北斗应用行业的盛会,6月南京,玄武湖畔,再度召开!一线专家,领域学者,纷至而来,共襄盛举,再赴科技盛宴。 2019年6月4日,第二届中国(南京)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博览会暨北斗高峰论坛于南京新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