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周密组织 精心实施
地理国情普查开展以来,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有力领导和得力指导下,地理国情监测实施领导小组及其相关机构周密组织,精心实施,为普查顺利、扎实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强化领导 认真组织实施
2012年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办公室《关于成立地理国情监测组织机构的通知》确定地理国情监测实施领导小组及其相关机构。2013年7月,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组建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确定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人员及内设机构,由近30名专职人员组成,设综合、计划、财务、技术、遥感资料、专题资料和质量控制等业务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地理国情监测的组织实施。
2012年开始,在地理国情监测专项经费支持下,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领导下,组织实施组开始组织项目设计与试点试生产工作。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论证、广泛调研,在与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多次沟通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普查总体方案》《普查实施办法》和《标准时点核准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任务计划,按时按质完成普查工作,按照国务院普查办的要求组织开展了普查工作进展周报、月报、简报以及汇总统计工作,并配合综合协调组通过现场检查督导、调度召集督导、会议汇报督导、报表落实督导和重点问题约谈制度,确保普查进度。
普查实施工程中,组织实施组每个年度在总结上年全国各地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当年的阶段目标,制定当年普查工作计划,并及时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工作对接,做到任务具体、责任清晰。在全国统筹管理方面,进一步细化月度计划,按计划开展进度督促检查,层层推进,逐一落实。在对全国各地区进度督促方面,采取分区分片联系的方式,配合综合协调组,由分管领导带队不定期对全国普查工作进行现场督查,对进度滞后的省份进行督导、约谈,加压推进。一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提出对策予以解决;另一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把好的做法及时推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实现整体推进。
普查任务工序多、关联大、时间紧。全国有400多家普查生产责任单位,涉及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达4万余人。为有效解决项目管理的迫切问题,快速获得各地区实际进度情况,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管理能力,组织研发了“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计划、进度、文档资料、考评管理等功能,以及省级普查机构和国务院普查办多层级的计划、进度信息填报和查询分析功能,为国务院普查办有的放矢组织开展全国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也为管理机构客观把握进展情况、考核管理提供了量化依据,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计划的监督落实,大大提升了进度管理工作的效率,切实起到了进度、质量双促进的作用。
统筹管理 抓好技术协调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要求。技术管理上实行了国家和省级两级技术管理的制度,组织实施组承担国家级技术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组下设了专门的普查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在生产过程中反映的技术问题及质量监督组在过程质量监督抽查、预验收及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通过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支持与知识分享系统、QQ在线、电话、现场技术支持等方式进行处理及解答,实行7×12小时技术服务。典型的、重要的问题召开技术研讨会,下发补充技术文件。
根据普查工作需要,为建立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技术规范的地理国情普查队伍,按照“分级负责、分期举办、分类培训、统一教材和持续培训”的工作原则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技术培训。组织实施普查试点培训5次;上岗培训6次,近1700人参加;专项培训与技术交流14次,1192人次参加。
技术问题处理一直是普查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参与普查的单位和人员众多,加上是首次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内容新,技术要求与已有测绘业务差别较大,做好培训的同时,如何高效收集和处理好各类技术问题至关重要。为此,工作中充分利用技术交流会、现场指导、问题收集软件工具、在线问题处理以及网络问答系统等各种手段和渠道,及时收集、发现、解答普遍性、重大性技术问题,分4期印发了《地理国情普查常见技术问题解答》,国务院普查办处理各类技术问题3万余条,尽最大可能确保技术问题处理的高效性。
加强指导 促进数据建库
根据国务院普查办要求,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组织建库技术人员在地理国情普查试点成果数据、正式普查试验数据基础上,结合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设计编制、完善,针对入库检查技术要求、预处理方法、数据库结构、数据入库技术方法等关键问题开展多次建库技术试验,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设计》《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完善、工具软件研制奠定了基础。
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建库入库检查处理环节多、参与单位多、实施周期短,为了提高建库工作效率,确保各省普查成果资料按时汇交,全国普查数据建库按时完成,国务院普查办组织实施组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机制,包括派出技术人员开展第一阶段检查处理驻省技术指导、制定各省普查成果资料分段汇交计划、召开技术交流会等多种方式和工作机制。
组织实施组成立普查成果资料接收小组,接收各省级普查办汇交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对于接收的成果首先进行完整性检查,对照汇交清单进行逐一检查目录和文件是否一致,通过初步检查的汇交数据才能拷贝到云存储开展下一步详细入库检查。同时检查汇交的文档资料是否和清单一致,是否完整,是否满足资料归档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成果数据汇交后集中开展第二阶段预处理和入库。由于数据量大、实施周期短,普查数据建库采用集中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会战的形式。各片区组驻省人员在相应省份普查成果资料汇交后陆续转战北京,继续开展普查成果数据建库第二阶段检查、预处理和建库工作。数据接收后先由片区组之间开展交叉入库检查,由各片区组自行检查数据省际接边情况,对接边存在的问题数据进行修改。此后开展第二阶段预处理,包括数据层名称和属性结构调整、要素对象化处理(实体对象编码和要素唯一码赋值)、网络数据生成、元数据合并等过程。完成预处理及入库检查后的成果数据入到Oracle Spatial数据库。在集中预处理和入库过程中仍以片区组为单位进行组织,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数据的接收后入库检查、省际接边检查、预处理、数据入库等建库任务。
本文由南京环球测绘仪器有限公司整理发布
更多相关
千寻与中海达联名款RTK:高精度定位领域的革新之作
千寻位置与中海达联名款RTK启航TU7:高精度定位领域的革新之作在测绘、农业、工程等领域,高精度定位技术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北斗系统的全面部署和定位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对高精度定位设备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成就综述
时代风云激荡,开启伟大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
徕卡MS60全站扫描仪在轻轨高架梁体检测中的应用
中铁芜湖某制梁场是重要的轨道梁生产基地,专用于生产架设于桥墩上的PC轨道梁。轨道梁生产规格要求控制在与设计值误差不大于3mm,轨道直线段的梁体一般为规则的长方体,检测起来比较容易;但在缓和曲线和圆...
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纵横股份科创板上市
2月10日,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纵横股份,688070.SH)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作为国内第一家以无人机为主营业务上市的企业,纵横股份迎来重要的里程碑...
第七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七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11月8-10日,第七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展览会暨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博览会与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同期隆重举行,此...
卫星导航立法严重滞后-建设“法治北斗”为当下之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重大时空基础设施,是军民融合的典型工程,涉及国家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国内国外“千家万户”的种种利益,必然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建设。 近日,卫星...
专业测量设备千寻星矩SR1RTK:在各种测量场景中表现如何?
千寻自主RTK设备:“星矩SR1”已经正式上线,作为一款专业的高精度GNSS接收机,千寻星矩SR1支持北斗、GPS、GLONASS、GALILEO四大卫星系统,可以被用于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图测...
RTK网络模式分类及网络制式的选择
RTK测量作业主要有三种常用的模式,电台模式、网络模式、CORS模式。 其中,RTK网络模式是指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利用移动互联网来进行数据通信。相对于传统的无线电通信模式,移动互联网通信模式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