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揭示海冰表面精细结构
《遥感》封面:“极鹰III号”拍摄的海冰影像
参加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的科研人员进行冰面无人机作业。(张宝钢摄)
海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但目前对于大范围海冰表面形态的精细刻画仍存在诸多困难。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极地遥感研究团队博士生李腾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诺桑比亚大学及加拿大环境局有关专家合作,利用海冰无人机遥感数据,首次系统评价了无控制点摄影测量的精度分布,并揭示了海冰表面的精细结构特征。相关成果4月14日以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期刊《遥感》上。
2016-2017年,参加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的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利用新型“极鹰III号”小型无人机系统,对“雪龙”号通往中山站的海冰断面进行了无人机遥感作业,并成功获取了3个架次的南极夏季固定冰无人机遥感数据。
“这是我国首次将固定翼无人机技术用于南极大面积海冰测绘工作,支持‘雪龙’号破冰和卸货保障,之前都是由海冰判读员手持GPS乘坐直升机进行目视探路。”李腾告诉《中国科学报》。
研究表明,在无控制点的情况下,无人机摄影测量能够达到亚米级制图精度,在经过地理校正后的正射影像和数字表面模型上,能够准确地识别冰貌起伏形态,尤其是冰脊的精细特征。
“冰脊是海冰形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结构与分布能够从动力和热力两个方面影响海冰与海洋、大气的相互作用,而这也正是利用传统卫星平台研究海冰的难点所在。”加拿大环境部资深研究员、海冰物理专家默罕默德·绍克尔说。
该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三位匿名审稿人表示:“很有趣的研究成果……数据独特,论文填补了重要的空白”,“乐于见到作者所用的直接地理配准方法有效,在海冰研究中将会十分有用”,“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得以恰当地展示”。
“利用轻小型无人机平台对固定冰进行测图,在未来的海冰研究和极地考察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基于时间序列刻画海冰消融过程,揭示海冰形变的力学机制指导‘雪龙’号破冰路线,规避后勤卸货和冰上运输的风险等。”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表示,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利用无人机平台,与国内外的学术同行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
更多相关
世界第一跨悬索桥:土耳其恰纳卡莱1915大桥建设过程中的结构监测
跨悬索桥 土耳其恰纳卡莱1915大桥是跨径770m+2023m+770m的特大悬索桥,跨越达达尼尔海峡,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一条重要陆路...
效率提升40倍,北斗+AI定义道路养护新标准
新基建背景下,围绕AI打造的新应用不断涌现,AI道路巡检便是其中之一。 千寻位置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地理信息采集、视频图像对比识别、公路专题地图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打造AI道路巡检解决方案,...
千巡翼X1,千寻位置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星地一体
在广西北流市,有着一批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游天府极具当地特色。去年,千寻位置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游天府古建筑进行了一场“数字化存档”的实验,高效、智能地完成测绘建档工作,助力历...
给自己一个干测绘的理由
老刘是一位从事测绘地信行业十余年的老测量员了。前段时间坐一起聊天,感叹人生不易,过往辛苦,说别人是“岁月催人老”,自己是“工作性质使人老”。 他说,网上有个段子,是关于测绘专业的: 如果你某天...
15km深埋长大隧道如何贯通,看徕卡TS16优异表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隧道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隧道纪录也不断被刷新,高海拔、高烈度地震区、深埋长大铁路隧道也越来越多。 隧道施工多采用导线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因受隧道空间的限制,且...
中海达L3 Pro三维激光扫描仪:高精度三维数据采集利器
中海达L3Pro三维激光扫描仪:高精度三维数据采集的利器在数字化与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成为测绘、建筑、城市规划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中海达L3Pro三维激光扫描仪作为一款高性能...
中纬ZT16R全站仪与ZT10R的区别
海克斯康集团旗下测量仪器品牌:中纬与兄弟公司徕卡的测量技术互通,在2021年第三季度推出全新的ZT16R全站仪。GEMAX中纬ZT16R全站仪赋能城市快速测量,为满足城市测量用户对测量效率的需求,...
其域创新灵光L2 Pro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
内卷的行业愈发考验品牌的创新效率。2024年,其域创新新推出的旗舰级手持扫描建模设备灵光L2Pro,进一步突破实时计算瓶颈,增强融合算法,结合AI智能,带来堪比前代机型后处理质量的点云数据,引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