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首页 > 行业新闻 > 微形变雷达监测相比全站仪监测的优势

微形变雷达监测相比全站仪监测的优势

2025-11-10 热度:11 ℃

      微形变雷达与全站仪虽然都是高精度的测量设备,但前者基于微波遥感与合成孔径原理,后者基于光学测角与测距原理。这种根本性的技术差异,使得微形变雷达监测在以下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1. 监测范围与效率:从“点”到“面”的革命性飞跃

这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全站仪是一种“点式”监测设备,需要逐一对预设的棱镜目标进行扫描测量。要获取一个区域的形变场,必须布设大量的棱镜,测量耗时较长,且只能获得离散点的数据。

ScreenShot_2025-10-29_152707_151.jpg

微形变雷达则是一种“面式”监测设备。它通过雷达波对监测区域进行二维扫描,无需布设任何合作目标(尽管可以布设角反射器来增强特定点信号),即可一次性获取整个扫描扇区内成千上万个像素点的形变信息。这相当于为监测区域拍摄了一张高精度的“形变云图”,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示整个区域的形变分布状况,效率远超全站仪,尤其适用于大坝、边坡、矿区等大范围场景。

2. 时空分辨率与连续性:近乎实动的持续监控

全站仪的测量是间歇性的。即使采用自动化全站仪(测量机器人),其测量周期也是以分钟甚至小时计,在两次测量之间存在数据空白期,可能错过突发性或瞬时的形变。

微形变雷达监测则可以实现极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监测。先进的系统可以在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区域扫描,实现近乎实时的数据更新。这种高密度的时序数据,使得我们能够捕捉到极其微小的、缓慢累积的形变趋势,也能在灾害发生前捕捉到加速形变的预警信号,为预警决策争取宝贵时间。

3. 全天候、全天时工作能力:不受环境条件限制

全站仪作为光学仪器,其测量精度严重受制于环境条件。雨、雪、雾、霾、强光、夜间等不良天气和光照条件下,其测距和测角精度会显著下降甚至无法工作。

ScreenShot_2025-10-29_170902_746.jpg

微形变监测雷达采用主动发射的微波,波长较长,具备强大的穿透能力。它能够穿透雨、雪、雾、烟尘等,保持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一优势使其在气候多变地区、夜间以及像矿区、滑坡体等扬尘严重的恶劣工业环境中,都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监测数据,确保了监测任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 监测精度与自动化程度

两者均能达到亚毫米级的监测精度。但微形变雷达的精度体现在对整个面域内海量点的一致性高精度测量上,并通过永久散射体技术(PS点)对稳定点进行提取,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在自动化方面,虽然自动化全站仪也已实现无人值守,但其运行依赖于稳定的棱镜布设和通视条件,且机械转动部件存在磨损和故障风险。微形变雷达一旦架设完成,其数据采集、处理和报警均可实现高度自动化,非接触式的测量方式也减少了对监测区域的干扰和设备维护成本。

ScreenShot_2025-11-08_160427_728.jpg

5. 数据维度与预警能力

全站仪提供的是离散点的时序位移数据。而微形变雷达生成的是包含位置信息和形变速率信息的三维数据场。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时空分析,可以更早地识别出潜在的不稳定区域和形变模式,实现前瞻性预警。管理者看到的不是“某个点位移了多少”,而是“整个区域哪个地方在动、动的速度多快、趋势如何”,从而做出更具针对性的防控决策。

     总而言之,与传统的全站仪监测相比,微形变雷达监测实现了从离散点连续面、从间歇采样持续监控、从受环境制约全天候工作的根本性转变。它提供了更丰富、更连续、更全面的形变场信息,在大范围、高风险、需要实时预警的形变监测场景中,如大型边坡稳定性评估、尾矿库安全监控、地质灾害预警、大型基础设施(大坝、桥梁、建筑)健康诊断等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当然,全站仪在特定高精度控制点的绝对坐标测量、小范围精密工程测量中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就宏观形变监测的发展趋势而言,微形变雷达无疑代表了更先进、更高效的技术方向。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中纬ZOOM35全站仪优势特点介绍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更多相关

微形变监测雷达

微形变监测雷达

  微形变监测雷达是一款基于微波干涉测量技术的高精度微变形测量产品,采用非接触方式对桥梁隧道大坝边坡的动挠度、静挠度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可精准追踪缓慢、微小的位移,是继全站仪、水...

新一代微形变监测雷达动态感知0.01毫米形变

新一代微形变监测雷达动态感知0.01毫米形变

   微形变雷达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发射并接收微波信号,以亚毫米级甚至更高的精度,对地物表面微小形变进行非接触、连续、大范围监测的先进遥感技术。它如同给大地做了一次...